到2025年,“通道+樞紐+網絡”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基本建成,力爭建成陸港型、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;物流發展上一新臺階,降本增效成果顯著。全市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%左右,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2%以下。
培育樞紐經濟發展動能,創新發展多式聯運。完善“通道+樞紐+網絡”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。主動融入“一帶一路”,推動與中歐班列、新鄭機場、明港機場、寧波舟山港、青島港、上海港、連云港等的深度合作,引導和支持具備條件的運輸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變,推行“一單制”聯運服務。支持多式聯運經營人發起成立陸路聯運與貿易發展聯盟。到2025年,集裝化運輸比重超過45%,通過樞紐帶動駐馬店市進出口額增長5個百分點。
健全物流服務網絡體系,打通末端配送梗阻。每縣冷鏈物流建成至少2個低溫配送中心,中心城區建成6-10個低溫配送中心,實現全市城市冷鏈配送全覆蓋,新建3-5個大型冷鏈物流加工撥配基地;電商物流,培育建設3-5個有影響力的電商綜合物流平臺、15個大型電商物流產業園;快遞物流,推進全國“快遞進村”試點城市建設,建設“市有園區、縣有中心、鎮有門店、村有站點”的四級快遞物流體系,快遞物流基本實現全市24小時投遞。
加快建成各類智慧物流信息公共平臺。2025年,全面建成倉儲資源、冷鏈資源交易、多式聯運、跨境貿易電商等各類公共信息平臺,形成1個市級、9個縣級各類物流公共信息平臺、N個生產和物流企業信息平臺的“1+9+N”模式,實現全市物流信息平臺互聯互通、資源共享、對外內聯互通。
附件:關于印發駐馬店市“十四五”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的通知
![](/images/pdftu.gif)
津政辦發〔2022〕27號,國內航線通航城市將達到150個,國際及地區通航城市達到53個,生活快銷品,電商快件吞吐量占比提升到30%,構建大物流多式聯運體系
洛政〔2022〕26號;教育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,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,教育質量明顯提高,教育主要發展指標位于河南省先進水平,建成教育強市奠定基礎
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%以上,州內規上企業達180戶以上,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80億以上,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0.15%以上
吉市政發〔2022〕6號;合理充分運用全省新增的100億元支持小微企業再貸款限額;強化對50戶重點企業特別是3戶百億級企業服務保障
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處置率達到95%;強制分類區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%以上;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%;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提升10%以上
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%;80%以上的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;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完成1000萬平方米,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交車比例達到80%
產業營收突破2500億元,形成3家以上營收超過100億元和一批營收超過10億元的設計企業,引進和培育3家營收超20億元的制造企業,產業鏈國產化水平進一步提升
力爭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%,綠地率達到39%,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83%,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,改造老舊小區641個
穗府辦〔2022〕11號;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7%,人均預期壽命達83.6歲,累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0萬人以上,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.8年
黔能源發〔2022〕7號;形成現代化煤炭智能綠色開發利用體系;支撐油氣安全保障供應;保障電力安全高效發展;推進新能源科技創新發展;推動能源產業轉型升級
火災事故調查組實行組長負責制;協調解決調查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;未經火災事故調查組組長允許,火災事故調查組成員不得擅自發布有關火災事故信息
雞政辦規〔2022〕12號;投資900萬元購置并更替搶險救援車2輛,8噸水罐消防車2輛,5噸水罐消防車1輛,18噸水罐消防車1輛,購置各類器材4849件套
綿府辦發〔2022〕27號,發放汽車消費購置補貼2000萬元,支持綿陽市開展汽車促銷活動;發放家電消費專項補貼2000萬元;推出3000萬元綿陽旅游消費惠民大禮包
雞政辦規〔2022〕12號;投資900萬元購置并更替搶險救援車2輛,8噸水罐消防車2輛,5噸水罐消防車1輛,18噸水罐消防車1輛,購置各類器材4849件套
綿府辦發〔2022〕27號,發放汽車消費購置補貼2000萬元,支持綿陽市開展汽車促銷活動;發放家電消費專項補貼2000萬元;推出3000萬元綿陽旅游消費惠民大禮包
綿府辦發〔2022〕24號;產品監督抽驗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抽檢不合格產品處置率達100%;互聯網+監管智慧藥監系統基本建成
青島港大港港區,日照港石臼港區,煙臺港芝罘港區范圍內各碼頭陸域范圍和碼頭前沿停泊水域,排放清單涉及的港口機械1792臺,車輛 4793963車次
肇府辦函〔2022〕40號;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413.4公里;公路通車總里程力爭達到15028公里;新增建設泊位達30個;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出租車占比提高至100%
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,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鞏固提升,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,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,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
津農委〔2022〕15號;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50萬畝;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80萬畝;油料作物面積達到2萬畝;水果面積穩定在30萬畝;優化種植業產業發展新格局
陽府〔2022〕12號;陽江市金融業增加值實現90億元,年均增長8%以上,占GDP比重4.5%;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2500億元,本外幣貸款余額達到2300億元
閩政辦〔2022〕30號;福建省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48.2%,石油18.2%,天然氣6.2%,非化石27.4%;省用電量3300~3436億千瓦時 人均生活用電1650千瓦時
瓊發改規劃〔2022〕453號;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%;新增城鎮就業75萬人;轉移農村勞動力45萬人;全島同城化基本實現,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.1
蘇府辦〔2022〕92號; 滿足38萬輛左右電動汽車的充換電需求;推動全市車樁比達到2:1 左右;蘇州市需累計建成充電樁20萬個,用充電樁約 0.9 萬個
韶衛函〔2022〕53 號;制定重點行業領域健康企業建設指南,開展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幫扶活動,及時和推廣中小微企業幫扶經驗,形成有特色的可復制幫扶模式